2014年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臨近,南粵“藍色經濟”的話題再次進入廣大公眾視野。眼看《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獲批已有三年之久,根據《規劃》要求,廣東正向著“建設成為我國提升海洋經濟國際競爭力核心區”這一最終目標而大步奮進當中。
  此次海博會又選在了粵西海洋大市湛江舉行,這必將成為湛茂陽三地甚至全省尋求海洋經濟突破的新契機,在此時適時梳理一下廣東海洋經濟這幾年來“打基礎”的成敗得失可謂正當其時。我省海洋經濟的升級速度究竟如何?大而不強的局面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改觀?下一步又將循著怎樣的路徑前進?這些問題都頗為值得思考。為此,南方日報記者對中山大學海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迎新進行了專訪,對以上問題作深入解讀。
  近三年海洋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14%
  南方日報:廣東省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獲批已有3年,原計劃曾給出了“三年打基礎”的要求,我省這三年來海洋經濟的基礎打得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
  吳迎新:總的來說,廣東省海洋經濟建設持續向好。根據我們近期的研究顯示,2009年—2012年廣東省海洋綜合實力穩步提高,海洋強省指數從69.9、71.6、73.6、81.8不斷上升,海洋經濟的基礎在不斷夯實。與此同時,國內著名學者研究的成果顯示,2009年—2011年廣東海洋強省指數分別為81.2、80.3、80.9,由於數據缺失,計算結果略有差異,但兩項研究結果所體現的趨勢是大體相當的。
  而近三年來,隨著我省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加快,各項事業發展更是頗有成效。海洋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14%,海洋三次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約為2.4∶50.1∶47.5。海洋主導產業尤其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加快。在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構建、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經濟試驗區建設、涉海基礎設施投入、海洋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海洋資源保護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南方日報:大而不強是廣東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一方面海洋產業堆頭大,企業眾多,但另一方面這些企業的發展也出現了同質化嚴重、產業發展質量提升有限等問題。廣東海洋經濟下一步應如何剋服這些問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
  吳迎新: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廣東省海洋綜合實力或者說海洋強省指數近期僅在81上下徘徊,雖然我省海洋經濟總量近年一直居於全國前列,但充其量只可被稱作海洋大省,而非海洋強省。
  有研究表明,我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單位岸線創造的GOP(海洋生產總值)僅為2.45億元/千米,排名全國第四。中國南部大通道優勢也沒有得以充分發揮。除此之外,我省在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也遭遇了諸多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
  具體到我省海洋產業的發展來看,也有一些長期積累而來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比如說海洋產業佈局欠合理的問題,地區間開發強度、開發密度不均衡的問題以及低層次海洋產業同構現象較高的問題等等。
  我省應著力實現以下轉變: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轉變;從外延增長向內涵增長轉變;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的新常態增長轉變。要發揮規劃的導向和佈局作用,有重點、分層次推進優勢、傳統和新興產業發展,實行海陸統籌,優化海洋經濟佈局,形成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配置的格局,促進海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推動海洋產業結構高級化。另外、還需要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等等。
  利用海博會展示兩翼地區優越海洋經濟稟賦
  南方日報:眼看海博會將在我省的湛江市召開,這對我省海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粵西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將會有怎樣的促進作用?我省東西兩翼地區海洋經濟稟賦優良,但發展有限,不知道下一步應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發展速度?
  吳迎新:海博會是一個窗口,是外部世界瞭解廣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的一個重要平臺,同時也是廣東瞭解外部世界海洋經濟新成果的一個好機會。
  在這個平臺上,廣東各地市和企業可以積極尋求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及海洋產業合作、還有科技創新合作的新機遇。特別是粵東西兩翼地區,可以一舉改變自身的信息劣勢,尋找到更多的機遇。
  另一方面,粵東粵西地區也可充分利用海博會這一信息平臺,展示兩翼地區優良的海洋經濟稟賦,發揮市場在海洋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活龐大的市場需求,吸引各路海洋投資前來入局。
  以此為契機,我們也希望廣東省有關部門也能積極推進兩翼區域專業性國際會展業的發展,培育我省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展會平臺,在加強海洋產業話語權的同時,也能積極促進本地特色會展經濟的發展。
  爭取中國—東盟自貿區政策在廣東先行先試
  南方日報:今年以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氛圍也十分火熱,我省應如何推動發揮自身優勢,走出一條與其他各省不同的路?
  吳迎新:這個問題確實值得關註。因為廣東省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如果不好好挖掘就太浪費了。首先,廣東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瀕臨南海,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其次,廣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和起航點,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傢具有悠久的通商貿易傳統;第三,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前沿和窗口,與沿線國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礎。因此,廣東應該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抓手,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看到,在新背景、新常態下,廣東海洋經濟發展面臨著內部資源約束和外部環境加速變化的雙重壓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恰好為廣東破解發展難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可考慮在以下幾個方面推動自身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首先,我省應積極修訂鼓勵進口的產品和技術目錄,擴大與沿線國家優勢產品進出口,爭取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相關政策在廣東先行先試。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豐富貿易推介方式,加強與商務部門駐外商務機構、商協會和經貿代表處的溝通合作,鼓勵企業在沿線國家設立優勢產品展示中心,積極組織貿易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行業採購商見面會等多形式貿易促進活動。在未來,不排除與沿線國家申請建立新的特色自由貿易體系,打造構建起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其次,廣東還應該鼓勵企業赴沿線國家在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工程承包等領域的投資合作。鼓勵和支持我省企業與沿線國家雙向設立產業園、工業園。推動我省企業到沿線國家設立總部,支持企業設立海外營銷網絡。鼓勵企業積极參与沿線國家工程承包,改善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條件。
  第三,與前兩點相配套的是,我省還應加強金融服務業合作,加強和東盟投資基金、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等合作,積极參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跨區域金融機構業務合作。另一方面,我省還應該加強與沿線各國在現代物流業上的合作,重點推進國際物流信息共享和標準化,建設覆蓋雙邊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鼓勵省內骨幹物流企業與沿線國家合作共建臨港物流園區;加強與沿線國家在港口、海運、冷鏈物流以及陸路交通建設領域的合作。
  在此基礎之上,我省還可積極推進與各國在能源合作、海洋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路子,為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平臺。
  ●南方日報記者 鐘嘯  (原標題:海洋經濟試驗區為產業夯實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p25fpgrc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