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茜 成都
  江蘇一年輕母親虐打親生女兒的視頻,經由互聯網瞬間傳遍全球:僅因為4歲寶寶大便時弄髒了手和衣服,這位母親便棒抽腳踹近5分鐘之久……孩子的哭叫,觸痛了人性共同的柔軟之處。恨不能親手“教育”虐童母親的非理性衝動,使得中西方人士在情緒上前所未有地一致。
  但在阻止虐童的理性應對上,中西方網友的行動和跟帖顯出了差別。中國網友更傾向於通過視頻曝光、大V轉發輿論造勢、志願者跟進、警方介入,在萬眾矚目之下,以集體的力量“教育”虐童母親。看起來理性十足的過程,終歸屬於事後追究,耗時過長,成本極大,而救濟卻無法及時,既沒能讓孩子當時免受傷害,也無法保證她此後再不受體罰之苦,更不敢相信,這會對其他同樣有體罰孩子行為的父母產生足夠震懾。原因很簡單,總要借助輿論和集體力量才能解決的問題,終歸有限。
  相較之下,外國網友的觀點則更多傾向於“現場制止”:“周圍鄰居們就該聯合起來教訓一下這個毆打兒童的老妖婆!”“袖手旁觀的人同樣應該挨揍!”“他們又一次選擇拍攝錄像而不是去救那女孩!”“把孩子給我,讓我照顧她,讓她得到每個孩子應得的愛與關懷!”……中國網友自以為正義的聲討方式,結果卻落得和這個虐童母親一起,成為外國網友聲討的對象。雖然善良用心無分高下,但不得不承認,針對保護孩子的目的,“現場制止”無疑更有現實意義。
  立即制止,立即報警,立即保護,中國網友並非不知道現場救濟的價值。他們不乏見義勇為的勇氣,卻對制止家暴缺乏底氣,或者說,缺乏這樣的文化基因。中國人宗法觀念濃厚,綱常倫理傳統習俗根深蒂固,歷史上甚至有過父母對兒女擁有生殺予奪權力的極端現象,且不受制於國法和良俗。雖然歷史早就翻篇,但千百年種下的文化基因,僅靠現代文明幾十年的衝擊,就要完全剔除其在人們心底的影響,並不容易。所以,中國人在家暴面前進退兩難,蓋因缺乏對家暴零容忍的共識。
  我甚至不懷疑這位母親可能是“愛”孩子的。但基於同樣的文化根由,這些也許從小就在父母棍棒教育中長大的孩子,為人父母時也會迷失底線。當然,受教育程度低,經濟收入差,社會保障不足等現實因素,都可能激發他們的不良情緒,而缺乏自我約束意識的他們,又將發泄口對準孩子,甚至把這種教育當成“愛”。
  關註了一個孩子,不等於我們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同樣,責罰一個母親,並不一定就能讓為數不少的類似江蘇那位母親的人走出教育誤區。但我們不能因此就無所作為。保護孩子是法律和人性共有的天職,全社會對家暴零容忍並非沒有依恃,而警方和民政等公權部門也要依職權及時提供公力救濟,使人們在制止家暴時既有底氣,也有能力。如此,才能使個別父母在情緒失控時多一層社會監督和畏懼,少犯錯誤。這也是對那些父母最有幫助的“社會教育”,可以使我們共同關愛孩子,讓他們在現代文明的陽光之下,免受傷害。  (原標題:“教育”虐童母親的中西方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p25fpgrc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